张鹏祥:手握7项竞赛奖项、合作发表2篇论文、入选西部计划,一个普通大学生的逆袭之路

作者:侯强来源:市场部发布时间:2025-09-18

张鹏祥

汽车与机电工程学院 汽车服务工程专业 2025届毕业生

在校期间荣获国家级奖项2项、省级奖项5项

毕业后通过西部计划进入内蒙古乌海市海南区经济合作中心从事志愿服务工作

中共党员、优秀毕业生,在校期间担任班级团支书,连续两学年被评为“优秀团干部称号”;成绩稳居专业前5%,接连斩获国家励志奖学金、黑龙江省三好学生等荣誉;合作发表两篇期刊论文;注重学以致用,在学科竞赛中积极探索。

第十六届国际先进机器人及仿真技术大赛中获得国家级一等奖

第十二届中国TRIZ杯大学生创新方法大赛国家级三等级

第十七届iCAN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黑龙江赛区选拔赛)一等奖

2023年“建行杯”第九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省级银奖两项

2023年“哈尔滨银行杯”哈尔滨市青年创新创业大赛50强

第十一届全国大学生机械设计大赛黑龙江赛区二等奖

从大一成绩平平到稳居专业前5%,从竞赛新手到斩获2项国家级、5项省级奖项,从普通学生到成功发表两篇期刊论文,最终通过西部计划进入内蒙古乌海市海南区经济合作中心从事志愿服务工作。

作为一名从乌兰察布走出来的蒙古族男孩,张鹏祥用四年时间完成了令人惊叹的蜕变。


PART.01

从成绩平平到合作发表两篇期刊论文


“平时的学习方法就是要做好预习,最重要的是做好复盘。”谈到学习经验,张鹏祥尤其强调复盘的重要性。

学校公寓每层都设有自习室,他几乎每晚都会去复盘当天所学,遇到不懂的地方及时标记,第二天再向老师请教。“咱们学校的老师都很负责,没课的时候基本都在办公室,非常乐意和学生交流。他们不仅讲解书本知识,还会拓展一些将来工作中能用到的技能。”

他同样注重学习效率。“不要盲目采用题海战术,而要针对性学习。哪怕一天只攻克一种题型,真正掌握了就可以。”这种重质不重量的学习态度,让他在大二时实现成绩飞跃,从大一的中游水平跃升至专业前5%,并获得了国家励志奖学金。

大学期间,张鹏祥还和团队伙伴一起发表了两篇期刊论文:一篇是《基于物联网的儿童误锁车内远程报警系统的探究》,另一篇是《基于生物物质传感器的北斗定位自动移栽机》。两篇分别发表在《前沿科学》和《科学新生活》上。


张鹏祥和团队伙伴发表的两篇期刊论文


第一篇论文的灵感,来源于他和团队看到儿童、宠物误锁车内不幸离世的新闻,于是设计出一套远程警报系统。“虽然最终因造价高昂等原因未能落地,但整个探索过程非常有价值。”

谈及论文撰写,他坦言过程并不轻松。“尤其是第二篇,不断推翻重来,连最基础的格式都是一点点学的。”期刊对篇幅有严格要求,需用精简的语言表达完整内容,这让他几度想放弃。“有时候真的会自我怀疑,觉得自己真的能完成吗?”但在老师的鼓励和指导下,他坚持了下来,并在大四成功发表。

这段经历让他在做毕业设计时驾轻就熟。“我的毕业论文基本上一个月内就搞定了。”他笑着说。

PART.02

从竞赛新手到国家级竞赛队长

在保持优异成绩的同时,他还活跃于各类竞赛中。从第十六届国际先进机器人及仿真技术大赛国家级一等奖,到第十二届中国TRIZ杯大学生创新方法大赛国家级三等奖,他的竞赛足迹遍布全国各地。

张鹏祥团队获奖成果展示


作为多个竞赛团队的队长,他积累了丰富的协作经验。

最典型的一次,是在准备国际先进机器人及仿真技术大赛时,队员就PPT内容发生争执:“有人想放外观动态图,有人要坚持机械传动细节,僵持不下。”他的解决办法是让每个人充分陈述理由,不打断,再围绕比赛主题一起讨论。“这是‘仿真技术大赛’,重点应该是技术实现,不是外观。”最终大家达成共识,重点展示机械传动部分,既契合赛事要求,也化解了团队矛盾。

“我不会偏听某一个人的,而是让每个人都把理由讲清楚,通过目标筛选找出最优解。”他总结道。


参加第十六届国际先进机器人及仿真技术大赛

竞赛之路也并非一帆风顺。第一次参加竞赛时,张鹏祥紧张到牙龈发炎,两周内只能靠吃流食度过。最难的时刻不是项目复杂或时间紧张,而是有队员突然退出。“这时剩下的人就要分担更多工作,花更多时间重新梳理任务。”这些经历极大锻炼了他的应变和抗压能力,也让曾经内向的他变得从容自信。

面对很多学弟学妹担心竞赛“白忙活”的心态,张鹏祥的建议很实在:“降低预期。第一次参赛别想着拿奖,能完成项目、学到东西就值。比如可以先参加商业计划书这类比赛,对专业要求不高,还能锻炼PPT和沟通能力。”

他还分享了一份“竞赛指南”:

①查信息:学院老师会转发比赛通知,官网和比赛群可查看详情;

②学技能:网上有很多免费资源,如建模、视频剪辑、PPT设计、Excel使用等;

③找队友:优先找同类专业同学组队,后期再补不同技能成员,比如擅长建模或商业计划的;

④看回放:国赛决赛视频一般都能在网上搜到,学习别人的开场方式和技术讲解细节,比闭门造车更有效。

“哪怕备赛很久没获奖也没关系,”他说,“我有一次准备了两个月,却因系统问题没能报上名,但那段时间学的技术后来在其他地方派上了用场——努力从来不会白费,只是回报可能会以另一种方式出现。”

张鹏祥建议想参加比赛的同学一定要勇敢尝试,“失败了又能怎样?除了少了一张获奖证书外,你并不损失什么。”而且学校对竞赛支持力度很大,“我听说有些学校是获奖才报销路费,但我们学校是只要你想比赛,就会提供路费和食宿报销,非常支持。”


PART.03

入选西部计划将服务经历转化为职业方向

作为校青年志愿者协会组织部部长,张鹏祥积极参与各类志愿服务活动。

最令他难忘的是在校内组织的“解救窒息女孩”活动。他们收集了许多针对女孩的负面言论——“你太丑了”、“你好胖”、“少吃点吧”等,将这些言论写下来贴在展板上,让同学们自由撕下这些负面标签、换上鼓励的话语,以此唤起大家对性别平等的关注。“最初大家有些害羞,后来通过我们的带动,活动效果非常好。”这场活动不仅帮助了他人,也让组织者获得了成长。

张鹏祥组织参与的志愿服务活动


还有一次在家乡养老院的志愿经历让他记忆犹新。“正服务着,爷爷奶奶们突然唱起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那一刻我鸡皮疙瘩都起来了。”

这些难忘的瞬间让他体会到志愿服务的意义,也间接影响了他的职业选择。毕业后,张鹏祥通过西部计划选拔,以志愿者身份进入内蒙古乌海市海南区经济合作中心服务。

备考阶段,他的方法非常“接地气”:

①时间:从大三寒假开始学习,先报14天基础班建立框架,再一边看网课一边做题;

②重点:申论一定要动笔写,不能光听不练;面试重点练结构化题型,保持冷静,即使答偏也要继续流畅表达;

③政策:提前查阅当地要求,比如内蒙古西部计划要考行测和申论,还有结构化面试,不能盲目准备。

如今他每天9点上班,处理党建文件、筹划党日活动,下班后和同事一起锻炼,晚上继续备考公务员。“虽然离家很远,回去一趟要坐9个小时的火车,但能做有意义的事,内心特别踏实。”

西部计划


PART.04

大学四年给学弟学妹的真诚建议

回顾四年大学时光,张鹏祥建议学弟学妹:动起来,从小事做起;不跟别人比较,关注自己的进步;接受不完美,提高“挫折阈值”。

“大学里难免会搞砸一些事:比赛讲错PPT、考试失利、和室友闹矛盾……别否定自己,就当是提前练习抗压。心态稳了,问题就小了。”同时,主动向老师或学长学姐请教,打破信息差,能让自己少走很多弯路。

在他看来,大学是试错的黄金时期,想参加竞赛就报名,想做志愿就加入,想考公就提前学。哪怕失败,也能收获经验。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认识自己,找到真正感兴趣的方向。

“不要因为自己上的是民办大学就自卑,”他强调,“一定要敢想敢做,你不迈出那一步,就永远无法成功。”

张鹏祥的大学四年是不断突破自我的四年。他的经历告诉我们:大学的价值不在于学校标签,而在于如何利用资源、抓住机会、实现成长。

他的故事也印证了一个道理:行动是战胜焦虑的最好方式。无论是学习、竞赛、科研还是求职,只有勇敢迈出第一步,才能在不断尝试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路。






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