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园里的实践课堂

——哈尔滨剑桥学院秋季采摘“丰收派对”活动 欢乐启幕

作者:冯长丽 刘田进来源:通识教育学院 宣传部发布时间:2025-09-16浏览次数:10

秋风起,丰收至。9月8日上午,哈尔滨剑桥学院劳动教育课堂的师生们走进田园地头,挽起袖子、戴上手套,开始劳作。这场通识教育学院组织的秋季采摘“丰收派对”活动,在此起彼伏的欢笑声中拉开了序幕。

在玉米种植田,学生们热情高涨,三人一组、五人一群,分工协作。有的负责掰棒,有的负责装袋,有的忙着清理田间的杂草。汗水浸湿了衣衫,但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丰收的喜悦。来自2024级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李冰说:“走进玉米地,看到沉甸甸的玉米棒挂满秸秆,满心欢喜。亲手把玉米从秸秆上掰下,能够真切感受到劳动的力量。每一粒玉米都凝聚着汗水,这让我更懂得珍惜粮食,这样的实践太有意义了。”“我觉得我自己在践行知行合一,像这种田园劳动,那对老师来说也是从学习到现在慢慢掌握的一个过程,我也希望未来能够带领学生做劳动教育的引路者”通识教育学院教师郑婉茹说。

除了丰收的玉米,实践基地里的黄豆荚饱满鼓胀,红红的大萝卜在泥土中探出翠绿的叶片,向日葵则顶着沉甸甸的花盘向阳而立。来自24级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蔡鑫灵说:“原来课本里的知识,要亲手触碰土地才能真正领悟。这堂劳动课,不仅收获了新鲜蔬果,更收获了对劳动最真切的尊重”。“通过这种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能会去查阅不同的资料,小组讨论去解决问题,我觉得这是非常生动、自然的项目式教学”通识教育学院教师谭卜元说。

活动中,学校领导化身“劳动导师”,手把手向同学们示范采摘技巧,聊起劳动教育的意义:“劳动不是简单的体力付出,而是能让大家在实践中明白‘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通过亲身劳作,深刻领悟“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精神内涵。”通识教育学院副院长冯长丽在介绍课程目标时说,这样的课程实践增强了学生的劳动意识,提升学生的劳动技能,也培养了学生爱劳动,讲奉献的精神品质,能够促进学生今后的就业。

此次首次采摘活动是哈尔滨剑桥学院劳动教育课程的生动实践。这场田园里的劳动课,没有黑板和课本,却让每个参与者走出课堂,亲近自然,在亲手劳作中感受丰收的喜悦,读懂了“收获”二字最生动的含义——就像那些饱满的玉米,只有经受过阳光雨露和亲手劳作,才能孕育出最甜美的果实。“我们除了这个劳动实践教育基地的一些活动之外,还给学生们设置了特别丰富多彩的其他的一些选项,比如说跟中国传统文化相关的扎染,或者是到他们跟岗位企业相关系的一些工作环境和实际场景当中,去真正的用心的去感受他们整个日后工作的一些状态。”通识教育学院院长高珊介绍到。

未来,哈尔滨剑桥学院将继续依托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开展更多形式多样的劳动实践活动,让劳动教育真正融入学生的成长过程,助力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人才。



摄影:张金鹏 黄嘉兴 刘田进

校对:刘田进

责任编辑:徐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