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
    2025-08
    7月19日-20日,由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黑龙江赛区组委会主办,哈尔滨工业大学承办的2025第18届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华中数控杯”工业协作机器人及数字孪生技术创新应用专项赛黑龙江赛区选拔赛在哈尔滨工业大学主校区圆满落幕。我校汽车与机电工程学院高度重视比赛,华中数控驻黑龙江区技术支持王建老师提供赛前培训,IEM产教融合中心王海金主任提供设备,经过学院选拔,共有9支队伍参加比赛并取得了省特等奖1项(晋级国赛)、省一等奖3项、省二等奖2项、省三等奖3项的优异成绩。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Digital-Design-Dimensions Show,简称:3D大赛,3DDS或3DShow)是在国家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融合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开展的一项大型公益赛事,是被列入教育部全国高校学科评估体系和教育部大学生排行榜赛事。在省赛及国家赛比赛过程中,我校学子均展现出了工业协作机器人技术、数字孪生技术、PLC与HMI技术、机器视觉技术等优秀的应用能力,在真实的工业装备和应用环境的赛场中,展现出了解决机器人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综合能力。参赛队伍通过设计-制造
  • 30
    2025-08
    6月7日-8日,由中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黑龙江赛区组委会主办,哈尔滨石油大学承办的第二十七届中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黑龙江赛区暨第八届黑龙江省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在哈尔滨石油学院圆满落幕。我校汽车与机电工程学院共组织10支队伍参加大赛机器人创新赛道、人工智能赛道,智能产线赛道,并取得省一等奖3项(晋级国赛)、省二等奖2项(晋级国赛)、省三等奖5项的优异成绩。中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是一项历史悠久、影响广泛的全国性学科竞赛。目前大赛已为我国培养了大量“能动手”“敢创新”“善协作”的复合型人才。大赛已列入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发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学科竞赛排行榜、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分析报告。本次国赛分为线上和线下两个阶段,线上比赛于7月20日-24日在腾讯会议平台进行答辩和现场实操,我校参赛团队获得国二等奖2项,国三等奖1项,国优秀奖1项。智能产线赛道一支队伍进入苏州线下比赛。国赛线下比赛于8月4日-6日在苏州职业技术大学开展,我校参赛团队携带智能产线设备现场竞技,团队成员现场表现沉着、冷静,对比赛设备操作熟练,技术娴熟,临场发挥优异,比赛项目最终获得国家二等奖。我校汽车与机电工程学院一直
  • 29
    2025-08
    8月24-25日,为贯彻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和三年行动计划,深化产教融合、优化专业布局、强化实践育人,培养适应产业变革需求、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技能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教育强国建设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支撑,北京大学教育学院与哈尔滨剑桥学院联合主办民办教育与职业教育发展研讨会。与会人员合影北京大学原党委书记、教育学院名誉院长闵维方,黑龙江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曹叠峰,哈尔滨剑桥学院理事长、东方剑桥教育集团董事长、北京大学名誉校董于越,北京大学社会科学部部长初晓波,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党委书记张晓黎,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基础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尚俊杰,哈尔滨剑桥学院党委书记、政府督导专员袁伟,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大数据中心主任郭丛斌,北京大学企业与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吴峰,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学习科学实验室主任助理刘雨昕,哈尔滨剑桥学院校领导刘小辉、樊千、沙迪等专家学者共同参与调研,并对哈尔滨剑桥学院进行实地调研。深度融合人工智能:民办教育质量的战略方向闵维方教授结合近期国家密集出台的相关政策及国际教育发展动态,深刻指出人工智能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是民办教育和职业教育未
  • 27
    2025-08
    7月28日至31日,由中国科协主办,中国科技馆与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联合承办的第十一届全国青年科普创新实验暨作品大赛全国总决赛在安徽合肥举办,来自全国的270支队伍同台竞技,竞争激烈程度空前。黑龙江代表队在总决赛中表现出色,荣获大学组特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的优异成绩。其中,由我校汽车与机电工程学院赵贵锋、狄瑞东、刘志成三位同学匠心打造,历雪、王赞杰两位教师指导的《“时序之翼”仿生侦察检测扑翼机》,荣获人机协作(大学组)三等奖,实现了我校在该项国家级赛事中的历史性突破!科技助力发展,创新决胜未来。我校参赛团队聚焦社会热点和科技前沿,围绕智能控制、智慧农业、生态环保等主题创作并提交了众多高质量作品并获得诸多奖项,充分展现了我校师生优秀的创新思维、技术应用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此次优异成绩,既是对我校科技创新教育工作的充分肯定,也是学校坚持“以赛促学、以赛促创”育人理念的生动实践,更为学校科普教育事业的长远发展注入了新动力。未来,我校将继续激励更多学子投身科技探索,提升师生的科研能力与素养,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和推动“科技兴校”战略贡献力量。校对:刘田进责任编辑:徐茜
  • 25
    2025-08
    近日,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公布了《关于第三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结果的公示》,我校通识教育学院教师高珊负责的课程“高等数学”入选国家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实现了“零的突破”,标志着学校课程建设与教育教学改革迈上了新台阶,为学校的教学改革和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契合国家与地方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高等数学课程以新工科毕业要求指标为牵引,系统确立“思政领航、数智赋能、项目驱动、课赛一体”的高等数学一流课程育人范式,并创造性地提出“UGCUM”教学模式。通过“线上自学自测—课堂案例翻转—项目竞赛驱动”的三阶递进,构建进阶式高等数学教学体系,全面提升学生的高阶思维、创新能力和挑战精神。“思政领航、数智赋能、项目驱动、课赛一体”的高等数学一流课程育人范式近年来,学校始终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精神,以“校—省—国”三级一流本科课程建设体系为牵引,全面推进本科课程内涵建设与高质量发展。自国家启动一流本科课程“双万计划”以来,学校先后出台《哈尔滨剑桥学院一流课程建设管理办法》《哈尔滨剑桥学院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经费管理办法
  • 13
    2025-08
    8月13日上午,教育部教育学类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宁波大学教师教育学院院长张宝歌教授、宁波大学心理健康研究所所长焦岚教授莅临我校指导工作。我校党委书记袁伟、校长刘小辉、副校长樊千及教育学院领导陪同参观。参观结束后,在行政楼5楼会议室召开了专家交流座谈会。校领导刘小辉、樊千,教务长宋清昆,教务处、科技处、教育学院有关负责同志和教育学院部分教师代表参加了座谈会。会议由校长刘小辉主持。交流座谈会上,张宝歌教授和焦岚教授分别做了主题发言。张宝歌教授结合宁波大学教师教育学院的成功经验,指出学科建设是高校内涵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他强调,高质量教育需以学科为支撑,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应树立精品意识,通过本硕一体化培养模式来提升人才竞争力。针对当前少子化背景下学前教育面临的挑战,他建议剑桥学院整合资源,拓展AI+教育、儿童发展心理学等交叉领域,打造差异化优势。此外,他提出提前谋划、集中资源的策略,鼓励学院通过强化校企合作等方式扩大影响力,为申硕目标奠定基础。焦岚教授从科研实践出发,分享了宁波大学在期刊投稿、课题申报方面的策略。她指出,国内核心期刊竞争激烈,教师需关注政策热点,结合人工智能、教育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