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
    2025-10
    为了帮助学生打破职业选择迷茫,明晰未来发展路径,10月16日,我校通识教育学院在酬勤楼301教室成功开展“‘职’面未来”一二课堂融合活动。职业赋能教研室主任赵丽玲以“解锁你的N种可能”为主题,为学生们带来了一场充满启发与互动的职业规划盛宴。活动伊始,赵丽玲通过发起未来求职路径的互动投票,瞬间点燃了现场氛围。数据显示,在场同学对未来发展的选择呈现出多元化分布,就业、考公/考编、考研成为最受关注的选项,同时也有不少同学坦诚地选择了“还没想清楚”。这一真实的求职信息反馈凸显了举办本次活动的意义所在。 在“路径解密”环节,赵丽玲以其丰富的职业指导经验,为同学们系统剖析了就业、考研、出国、考公/考编、入伍、创业六大发展路径。现场互动气氛热烈,她不仅精准地指出了每条路径适合的学生特质,更客观分析了其中的核心价值与主要挑战,帮助同学们跳出“哪条路更好”的思维定式,转向“哪条路更适合我”的深度思考。在“绘制画布”环节,同学们在赵老师的引导下拿起画笔,在个人决策画布上开启了自我探索之旅。从“我是谁”的内心叩问,到“路在何方”的环境分析,再到“心动排序”的理性抉择,最后落实到“行动启航”的具体计划,四个象
  • 15
    2025-10
    近日,我校“鼓乐和鸣同起舞,同心相守一家亲”民族文化交流活动如期举行。来自苗族、仡佬族、蒙古族、壮族、回族学生以及少数民族辅导员等80余名师生等齐聚一堂,在鼓乐声与舞蹈中穿梭于多民族文化世界,共筑民族团结的精神家园。此次活动由学校党委统战部、学生服务处联合主办,教育学院承办。活动以维吾尔族舞蹈拉开民族文化展演的序幕,傣族、藏族等民族舞蹈尽显民族特色;从那达慕大会到传统服饰,朝鲜族、蒙古族学生分别分享了各自民族的文化特色与风土人文;蒙古族歌曲传递出草原民族的韵味,让在场师生对各族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鼓乐和鸣同起舞,同心相守一家亲”民族活动以“展、演、讲、答”等多种形式开展,让师生们了解了民族文化的魅力,推动各民族文化的交融,让民族团结的种子在师生心中生根发芽。学生服务处处长刘志刚表示,此次活动是学校对民族文化育人工作的生动实践,希望师生们能带着这份对民族文化的热爱,成为民族团结的践行者、传播者,让校园里的民族之花越开越艳。教育学院党总支书记张雪表示,教育学院始终高度重视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学院也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以实际行动为推动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贡献力量。教育学院民族辅导
  • 06
    2025-10
    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营造浓厚的中秋节日氛围,10月3日至5日,我校举办“月满中秋,情暖剑桥”庆中秋DIY月饼制作活动。本次活动历时三天,共吸引了300余名学生参与,大家亲手制作月饼,共话团圆,在美育与创意中感受别样的中秋温情。活动期间,每天均有100余名学生分批来到活动现场。学校NEW HOUSE餐厅为同学们精心准备了多种口味的饼皮和馅料,并安排了专业糕点师傅进行现场指导。揉面团、包馅料、压模具,同学们在糕点师傅的耐心讲解和示范下,在制作中感受中秋的独特韵味。活动现场欢声笑语,气氛热烈,一个个印有精美图案的月饼在同学们的巧手中诞生,每一个DIY的月饼都饱含着同学们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对美好生活的祝愿。小小的月饼,承载着浓浓的深情。此次DIY月饼活动不仅让学生体验了传统手工艺的乐趣,更以“月饼”为纽带,传递了学校对于学生的温暖关怀,未来学校还将持续开展此类文化活动,让传统文化在校园中焕发新活力。摄影:新闻宣传中心校对:刘田进责任编辑:徐茜
  • 30
    2025-09
    科技与传统在此握手,创新与匠心在此交融。近日,在我校创新创业中心开展的无人车专题课程与非遗皮艺创业分享会圆满落幕。活动以“科技赋能”与“传统手作”为双翼,通过沉浸式实践体验,不仅普及了前沿科技知识,也让传统手工艺焕发新生。活动期间,恰逢北京大学师生团来校交流,也受邀加入皮艺工坊活动,两校学子携手创作、互动热烈,完成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跨校际、跨学科的“双向奔赴”。无人车专场:从“聆听者”到“技术探索者”在无人车课程现场,刘勃博士以生动的语言拆解无人车的“感官与大脑”——感知、融合、系统架构与导航控制等关键技术逻辑。他将抽象理论融入真实应用场景,引导学生从“围观者”变为“技术玩家”。在互动环节,师生围绕“履带车设计”展开思维碰撞,从结构解析到场景拓展,再到优化路径,层层推进的探讨点燃了学生对特种车辆研发的热情,现场氛围活跃、掌声不断。皮艺工坊:新手也能打造专属好物皮艺工坊则弥漫着浓郁的文化气息与创业热度。主讲人姚龙同学从皮艺的历史源流讲起,梳理其在不同时代的文化内涵,并结合现代审美,提出皮艺创作的创新方向。他以自身为例,讲述如何将兴趣“打磨”成创业项目,为在场同学提供了“从热爱到事业”的真实
  • 25
    2025-09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深化馆校共建合作,切实推进“大思政课”建设走深走实,近日,我校党委宣传部、马克思主义学院、教育学院领导及教师代表一行六人,前往侵华日军虎头要塞博物馆开展以“铭记抗战历史,弘扬爱国精神”为主题的共建交流活动。在共建交流座谈会上,双方围绕馆校深化合作展开深入交流研讨,针对共建事项达成共识。博物馆馆长郭艳海、副馆长范誉潇表示,侵华日军虎头要塞博物馆作为重要的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和二战历史见证地,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与鲜明的教育功能,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课堂,希望双方能够在结对共建系列活动中实现馆校资源共享。学校党委宣传部部长刘长勇简要介绍了学校基本情况,对博物馆的热情接待表示感谢,希望通过开展馆校结对共建行动、组织实践研学、开发优质教学资源、优化“大思政课”师资、开展志愿服务、高水平科研项目等活动落实共建协议,推动合作落地见效。直属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支部书记周围指出,在馆校共建中,可以通过联合备课、互派交流等形式实现教学经验共享与师资能力共同提升;围绕理论重点课题开展协同攻关,产出高质量研究成果;共建流动展馆,创新理论传播载体,
  • 24
    2025-09
    近日,我校第一批校级科研团队三年建设周期圆满收官。为全面检验团队建设成效,9月23日,科技处组织开展第一批校级科研团队验收汇报专项会议。专家验收组由汽车与机电工程学院院长李树森、科技处处长崔云安、副处长房启明、陈旭组成,智能与电气电子工程学院教师刘君受邀参加会议。根据规定,参加验收的每个科研团队需要撰写提交验收报告,并按照要求准备证明材料。科研团队负责人以PPT汇报的形式,从研究内容、项目开展情况、取得成果等方面向专家组作汇报,全面展现三年建设周期内的工作成效,并接受专家组点评和提问。专家验收组认真听取和审查验收材料,通过现场提问的方式进行点评,对团队负责人在研究过程中付出的努力和阶段性的成果给予充分肯定,同时针对研究成果深化、成果转化应用等方面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了指导性建议与意见,并对团队下一步的研究方向提供了诸多创新性的思路。经过审议,学校第一批四支校级科研团队: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团队、智能协同控制研发团队、智能交通基础设施科研团队、机械检测装备科研团队,在建设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符合校级科研团队验收标准,全部顺利通过验收。校对:刘田进责任编辑:徐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