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动态

  • 03
    2025-07
    7月2日上午8时,科技处处长崔云安、副处长陈旭带队前往智能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对中心下属的5个研究室(实验室)开展暑期前安全专项检查,并召开安全工作布置会议,确保假期实验室安全平稳运行。检查过程中,科技处领导重点围绕实验室水电气安全、仪器设备管理、危化品存放、消防设施配备及环境卫生等关键环节展开全面排查。针对发现的安全隐患,现场提出整改意见,要求相关实验室负责人立行立改,并强调“安全问题无小事,须做到闭环管理”。崔云安指出:“实验室安全是学校暑期工作的重中之重,各研究室需严格落实‘谁使用、谁负责’原则,确保责任到人、措施到位”。针对暑期实验室运行特点,科技处对智能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提出以下专项要求: 1. 严格落实审批与封存制度:假期不使用的实验室需贴封条并断电断水;确需开放使用的,须经科技处审批并报备应急预案。 2. 严格落实值班与应急机制:假期值班人员须每日巡查实验室安全状况,保持通讯畅通,遇突发事件按预案科学处置并及时上报。 3. 加强科研项目风险管控:强化危化品的管理;对长周期、涉及特种设备实验的项目,严禁无人值守操作。 此次检查是科技处落实省教育厅、科技厅关于暑期校园安全工作的重
  • 26
    2025-06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重温党的光辉历程,赓续红色血脉,近日,我校艺术学院学生党支部以匠心筑初心,以非遗传薪火,精心打造“非遗 + 党建”主题作品展览,献礼“七一”,让皮雕画、雕刻画、釉上彩、赫哲族鱼皮画等传统技艺成为党史教育的“活教材”,在刀刻釉彩间铺展百年党史的奋斗长卷。非遗技艺镌刻历史年轮,四阶段叙事勾勒百年征程活动现场,四组非遗作品以历史时期为经,以艺术表达为纬,构建起沉浸式党史课堂。在“星火燎原(1921-1935)”展区,皮雕画以其独特的韧性纹理,将中共一大代表围坐议事的庄重场景与长征战士穿越山林的坚毅身影立体呈现。创作者以刀为笔、以皮为纸,在深浅压印间复刻“雄关漫道真如铁”的革命初心,让观者透过皮料的肌理触摸建党初期的烽火岁月。“烽火淬炼(1935-1949)”的雕刻画作品堪称刀凿上的党史史诗。木石之间,遵义会议领导人的坚定神情,抗日战士的冲锋姿态,解放战场的支前场景被雕琢得入木三分。新中国成立时天安门城楼的雕刻作品,通过光影层次还原 “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历史瞬间,每一道刀痕都凝结着“为有牺牲多壮志”的革命豪情。“破茧新生(1949-1978)”的釉上彩作品
  • 24
    2025-06
    6月23日,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师生一行14人应邀参加黑龙江大学首届“新思想我来说”大学生讲思政课大赛决赛,黑龙江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刘忠孝教授作为首席评委参加大赛。此次大赛,经过层层选拔,黑龙江大学最终有十位优秀选手进入决赛。选手们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等核心思政课程,精心准备了十节高质量的思政微课。比赛中,选手们各展所长,运用理论讲解诠释思想内涵,运用案例剖析,增强思政内容说服力。有的以舞台剧、演讲等创新形式,赋予思政课全新的活力与灵魂,充分展现新时代大学生对思政知识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见解。观摩大赛的过程中,师生无不沉浸其中,感受思想的力量。教师们纷纷表示,这场大赛为他们提供了丰富的教学灵感和新思路;学生们也深受鼓舞和震撼,在选手们的精彩展示中,他们找到了努力的方向和奋斗目标,对思政课也有了全新的认识和感悟。比赛结束后,双方就合作共建事宜展开深入研讨。王秋院长详细介绍了黑大马院的发展历程,分享了在科研和思政课建设方面的宝贵经验,阐述了骨干教师在打造和学生培养中的策略与成果。刘忠孝院长介绍了我校马院的师资队伍建设和发展愿景,
  • 23
    2025-06
    6 月 18 日至 20 日,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在正德楼与育贤楼三楼连廊举办思政课项目式实践教学优秀成果展暨优秀作品评选活动。通过丰富多样的实践成果展示,全面呈现了学生们在思政课项目式学习中的创新实践。成果展示区内容精彩纷呈,涵盖多个特色板块。各板块作品分区陈列,为参观者带来沉浸式的观展体验。在“我眼中的龙江精神”项目主题展示区,学生们以书法、绘画、手工、微电影等多元艺术形式,生动诠释了龙江精神的内涵。一幅幅苍劲有力的书法作品,传递着对龙江精神的敬仰;色彩斑斓的绘画,描绘出龙江大地的壮丽风貌;精巧的手工作品,展现了对家乡文化的热爱;而富有创意的微电影,则通过一个个鲜活的故事,让大庆精神跃然屏幕之上。在“寸笺载记国殇——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调研” 板块展示区,学生们通过深入实地调研,收集珍贵资料,以调研报告、手书绘画等形式,揭露侵华日军的累累罪行,警示人们铭记历史、勿忘国耻。这些调研作品生动展示了学生们不忘国耻,立志报效祖国的情怀 。“家乡文化” AI 创意展示区的作品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将家乡的自然风光、民俗风情、历史文化等元素融入AI 创意画册中,用科技赋能思政课项目式学习,
  • 20
    2025-06
    6 月 20 日,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刘忠孝带领学院6名思政课教师走进哈尔滨石油学院,围绕 “大思政课” 实践教学开展深入交流,旨在进一步深化合作,共促思政教育高质量发展。在哈尔滨石油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负责人的陪同下,交流团成员首先参观了铁人精神育人馆。踏入展馆,泛黄的手稿、锈迹斑斑的工具、珍贵的历史影像,生动再现了当年铁人王进喜 “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 的奋斗场景。沉浸式的参观学习让大家深刻领略到大庆精神和铁人精神跨越时空的无穷魅力,也为思政教育实践提供了鲜活教材。随后,交流团成员参观了哈尔滨石油学院校史馆。馆内以时间为脉络,通过图文展板、实物陈列、多媒体互动等形式,系统展现了学校从创办之初的筚路蓝缕到如今特色发展的历程。建校初期的老教案、师生自制的教学仪器、不同时期的荣誉证书等历史物料,串联起一代代石油学院人艰苦创业、追求卓越的奋斗记忆。在交流座谈会上,哈尔滨石油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详细介绍了各自学院的发展历程、办学特色以及思政教育工作的创新举措。双方围绕两校前期签署的《共建 “大思政课” 实践教学基地合作协议》等内容展开广泛交流。未来,两校将以共建 “大思政课
  • 18
    2025-06
    6月17日,我校第五期“青年学者月度沙龙”在正德楼408会议室成功举行。本期沙龙以“省自然科学基金申报注意事项与可行性研究报告撰写”为主题,由智能与电气电子工程学院网络工程专业教研室主任杨立标博士主讲。博士服务管理办公室的10位青年学者齐聚一堂,围绕基金项目申报这一核心议题,开展了一场深度交流与思想碰撞。在一个多小时的分享中,杨立标系统梳理了省自然科学基金的申报流程与关键环节,强调应认真研读指南、紧跟政策导向,立足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聚焦人工智能、数字经济、新能源汽车等重点领域精准选题。在可行性研究报告撰写方面,他就项目名称、摘要、研究背景、研究内容与目标、技术路线等核心部分进行了详细指导,指出高质量申报材料应突出创新性、逻辑性和可行性,并注重科学问题的凝练与前期成果的支撑。讲座内容充实、条理清晰,对提升我校青年学者的基金申报能力具有重要指导意义。“青年学者月度沙龙”是博士服务管理办公室精心打造的学术交流品牌,长期致力于搭建青年学者资源共享、思维共生、创新共促的平台。科研之路,本就是一群追光者以笔为犁、以思为种的漫长耕耘。当青年学者的思维在沙龙中激荡,当经验与热忱交织成奋进的阶梯,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