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动态

  • 25
    2025-09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深化馆校共建合作,切实推进“大思政课”建设走深走实,近日,我校党委宣传部、马克思主义学院、教育学院领导及教师代表一行六人,前往侵华日军虎头要塞博物馆开展以“铭记抗战历史,弘扬爱国精神”为主题的共建交流活动。在共建交流座谈会上,双方围绕馆校深化合作展开深入交流研讨,针对共建事项达成共识。博物馆馆长郭艳海、副馆长范誉潇表示,侵华日军虎头要塞博物馆作为重要的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和二战历史见证地,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与鲜明的教育功能,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课堂,希望双方能够在结对共建系列活动中实现馆校资源共享。学校党委宣传部部长刘长勇简要介绍了学校基本情况,对博物馆的热情接待表示感谢,希望通过开展馆校结对共建行动、组织实践研学、开发优质教学资源、优化“大思政课”师资、开展志愿服务、高水平科研项目等活动落实共建协议,推动合作落地见效。直属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支部书记周围指出,在馆校共建中,可以通过联合备课、互派交流等形式实现教学经验共享与师资能力共同提升;围绕理论重点课题开展协同攻关,产出高质量研究成果;共建流动展馆,创新理论传播载体,
  • 23
    2025-09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提高实践教学感染力和实效性,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将思政课堂延伸至红色教育基地,近日,马克思主义学院概论教研室全体教师带领2024级学生前往东北抗日联军纪念园,开展了一场沉浸式、体验式的“行走的思政课”。活动现场,概论教研室主任李欣以东北抗日联军纪念园历史背景为切入点,向学生们系统介绍了东北抗日联军纪念园的建设意义与价值,并围绕“忠贞报国、勇赴国难,坚贞不屈、百折不挠、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东北抗联精神,结合历史脉络与时代内涵展开讲解,让学生们对这一伟大精神有了更深刻的认知。杨丽娟老师聚焦杨靖宇将军的英雄事迹,生动讲述了他率领部队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与日寇浴血奋战、直至壮烈牺牲的感人历程,展现了革命先烈的坚定信仰与家国情怀;熊丽英老师则为同学们介绍了赵尚志将军的传奇人生,从他投身抗日斗争到带领抗联队伍屡创佳绩的事迹中,传递出革命先辈不怕牺牲、奋勇抗争的精神力量。最后,副院长高凤清进行活动总结。她强调,此次活动既是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重要举措,也是马克思主义学院推进“实践教学+思政教育”融合的具体实践。她鼓
  • 23
    2025-09
    9月18日17:30,我校通识教育学院“职行π”系列活动开讲,职业赋能教研室教师李薇为在校生带来《“职”面未来:职业的宏观趋势与职业探索环节的工作策略》专题分享。活动围绕职业发展宏观背景、职业探索具体方法以及互动体验环节等内容展开,旨在帮助大学生把握就业形势,科学开展职业规划。未来已来,你的职业世界早就不一样了活动伊始,李薇系统梳理了当前职业领域的宏观发展趋势,用大量鲜活案例带大家了解时代的“职业棋局”。从故宫取消纸质门票到亚马逊无人超市,从K12教育巨变到Zoom的逆势暴涨,她犀利地指出:“不是工作没了,而是工作变了”。她用“四次工业革命”的演进和全球市值前十企业的变迁,清晰勾勒出从“金融→硬件→互联网→智能”的职业世界演化路径。针对大学生普遍关注的“AI是否会取代人类工作”的议题,李薇指出,工作的可替代性与两个关键因素成正比:重复性程度和情感互动需求。她强调,未来职场竞争的核心不再是简单重复的劳动,而是创造力、共情力以及运用技术工具的能力,这些将是个人在AI时代保持竞争力的关键。 成为“π型人才”,是未来最大的职业安全感李薇提出了一个让很多同学耳目一新的概念——“π型人才”。她指出
  • 22
    2025-09
    9月22日,我校第六期“青年学者月度沙龙”在正德楼408会议室如期举行。本次沙龙以“从漫游之环到飞越之船——解锁校园空间设计新方法”为主题,由艺术学院参数化设计工作室主持人屈峰博士担任主讲嘉宾,博士服务管理办公室11位青年学者齐聚一堂,围绕校园空间与人文素养培育展开深度学术对话,碰撞思想火花。沙龙现场,屈峰博士以“实践成果+设计理念”为核心,分享了近两年来集团旗下两所高校的校园建设亮点。他如数家珍地介绍了我校新公寓、美术馆的设计逻辑——从设计概念草图的灵感萌发,到施工落地的细节把控,再到功能布局的人文考量,逐一拆解“如何让校园空间活起来”的关键思路。“校园不只是建筑的集合,更应是学生交流共享的‘第三课堂’。”屈峰博士强调,新公寓通过打造开放式公共客厅、露台交流区,美术馆通过灵活展陈空间设计,正是为了打破空间壁垒,让师生在互动中提升人文感知。此外,他还详细解读了集团另一所高校——烟台城市科技职业学院的美术馆、马术馆、新教学楼及宿舍的设计方案,结合应用型高校“实践导向”的办学特色,点评其“功能与美学兼顾”的设计亮点,为我校校园优化提供了多元参考。互动研讨环节气氛热烈,11位青年学者立足各自
  • 22
    2025-09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强化党员历史使命担当,正值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九一八”事变爆发94周年之际,9月18日,直属教学党支部开展了“铭记抗战历史,筑牢爱国情怀”主题党日活动。本次活动以观看影片《731》为活动内容,重温抗战历史,凝聚奋进力量。通过“观影—研讨思辨—教学实践”三位一体的党性教育模式,沉浸式体验红色教育,传承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唤醒历史记忆,铭记历史教训。影片中,日军731部队的残暴行径令人发指,他们将活人视为“实验材料”,进行细菌战、冻伤测试、毒气攻防模拟等惨无人道的实验。这些画面不是虚构的演绎,而是真实发生过的历史。影片投射的一幕幕历史伤痕,是家国山河破碎的痛和民族屈辱永远无法愈合的伤口。缅怀先烈、珍爱和平。观影引发情感共鸣,党员教师直面历史伤痛、反思战争创伤,这种情感共鸣激励着党员教师将抗战精神转化为立德树人的具体行动,探索如何将抗战精神融入课程思政,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传承红色基因、厚植爱国情怀,切实将学习成果转化为育人实效与时代担当。围绕活动目标与自身职责,支部党员立足本职岗位,紧密结合教学管理的服务工作,形成了具有思想深度与
  • 19
    2025-09
    为带领学生深入了解我国航天事业历程与哈工大航天贡献,以“航天精神”厚植师生爱国情怀,同时以实践活动为载体,推动支部党建与学生培养深度融合,9月16日下午,我校直属机关党支部党员与结对学生、入党积极分子一同走进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馆与博物馆,开展“传承航天精神,护航青春成长”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学校党委书记袁伟以普通党员身份参加此次活动。大家跟随讲解员的引导,了解了哈尔滨工业大学百年来的发展历程与深厚的红色基因。从建校之初的白手起家、抗战时期的辗转办学,到新时代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所取得的多项突破,哈工大人始终将个人理想与祖国命运紧密相连。随后,大家一同参观了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学院空间控制与惯性技术研究中心,中心党支部书记奚伯齐介绍了中心概况、科学研究、国际合作与人才培养等情况,大家领略到哈工大在服务国家重大科技工程中的深厚积淀与创新能力。参观结束后,两个支部还就推进结对共建事宜进行了研讨交流。在哈工大航天馆,学生讲解员生动讲述了中国航天事业从起步到跨越的辉煌历程,特别强调了哈工大在航天领域所做出的重要贡献。馆内陈列的长征系列火箭模型、卫星实物和航天器部件等珍贵展品,见证了中国航天从无到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