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动态

  • 05
    2025-09
    9月初,哈尔滨剑桥学院精心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开学第一课”系列活动,融合“问诊”教学、思想铸魂、学业启航、安全守护与爱国主义教育等多重维度,为广大师生送上了一份别开生面的“开学礼”。聚焦课堂教学 提升教学质量9月1日,学校组织全体校领导、中层干部及校级督导开展开学首日听课活动,覆盖全校课堂,聚焦教学之本,校领导深入一线“把脉问诊”。通过实地观察教师授课、学生互动、课堂管理等多维度环节,精准反馈教学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形成“听课—反馈—整改”闭环,为教学质量持续提升注入动力。重温抗战历史 弘扬爱国精神马克思主义学院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为契机,组织思政课教师开展专题授课。思政课教师以“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伟大抗战精神的内涵与价值”“抗日战争时期的东北抗战”“抗日战争的世界意义”等主题内容,通过生动的历史资料和案例,深入阐释了抗战精神的深刻内涵和时代意义,讲述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的重大贡献,激励同学们传承和弘扬抗战精神,在新时代勇担使命。图书馆组织全体教职工集中收看“龙江开学第一课”网络思政大课,深入了解
  • 15
    2025-08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80 周年之际,我校北京大学思政实践教育基地迎来了北京大学“圆梦先锋”鸿雁计划学生党员骨干基层调研实践黑龙江哈尔滨团(简称“黑龙江哈尔滨团”)师生一行 14 人,于 7 月 28 日至 8 月 1 日,与我校“静雯”志愿者服务站师生联合开展暑期实践教育活动,共同探索百年名城哈尔滨这座英雄之城、魅力之城、开放之城的文化密码。 五天行程、三日研学,实践团队师生通过专题调研、主题实践,亲身体验哈尔滨城市文脉在创新发展中迸发出的勃勃生机,用“行走的青春”感受时代脉搏,将“爱国、励志、求真、力行”的殷殷嘱托镌刻于心、践之于行,在革命史、抗战史、改革史中上好“大思政课”,在红色遗址内凝视沉痛历史、回首百年风雨、淬炼家国赤诚;在经典地标上回溯城市变迁、领悟城市精神、感悟沧桑巨变;在文化街区间品味历史风貌、读懂城市文脉、感受建筑美学;在主题展陈中洞见城市特色、认识文化符号、聆听时代脉搏。两校实践团队依托哈尔滨丰富的抗战红色文化资源开展实践研学,这是继北京大学思政实践教育基地落地我校后的一次积极实践探索,充分发挥两校结对共建资源优势,深化实践育人模式创新,推
  • 21
    2025-07
    7月19日,韩国明知大学学生为期两周的哈尔滨剑桥学院夏季研学营落下帷幕。本次活动是落实中韩人文交流共识的重要实践,对增进两国青年文化交流及相互理解具有积极意义。这不仅是一次知识的探索,更是一次文化的交融。本次研学营匠心独运,对冬季研学营的相关日程进行了升级,构建了全新的“文化体验+非遗实践+实地参访+语言浸润”四维一体的课程体系,引领韩国学子在沉浸式体验中完成了一场跨越国界的文化对话。沉浸东方韵味,感知文化瑰宝在汉服、茶艺、非遗缠花体验课上,学生们身着典雅汉服,学习传统礼仪,细品中国茶香,体验指尖缠花的匠心之美;书法、国画、京剧脸谱绘制课上,他们手握毛笔,感受水墨丹青的意境与脸谱艺术的独特魅力;剪纸和中国结制作课上,他们裁剪传统窗花样式,用红绳编织寓意吉祥的中国结,亲手触摸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与非凡创造力。在特别设置的中国传统乐器葫芦丝体验课上,他们饶有兴致地学习指法与气息控制,尝试吹奏,在悠扬的丝竹声中感受中国民族音乐的独特韵味。美食体验环节,酥脆酸甜的东北名菜锅包肉与亲手包制的饺子,更是唤醒了他们舌尖上的惊喜,加深了他们对中国饮食文化的认知。探访冰城夏都,领略北国风情研学期间,学生们
  • 03
    2025-07
    7月2日上午8时,科技处处长崔云安、副处长陈旭带队前往智能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对中心下属的5个研究室(实验室)开展暑期前安全专项检查,并召开安全工作布置会议,确保假期实验室安全平稳运行。检查过程中,科技处领导重点围绕实验室水电气安全、仪器设备管理、危化品存放、消防设施配备及环境卫生等关键环节展开全面排查。针对发现的安全隐患,现场提出整改意见,要求相关实验室负责人立行立改,并强调“安全问题无小事,须做到闭环管理”。崔云安指出:“实验室安全是学校暑期工作的重中之重,各研究室需严格落实‘谁使用、谁负责’原则,确保责任到人、措施到位”。针对暑期实验室运行特点,科技处对智能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提出以下专项要求: 1. 严格落实审批与封存制度:假期不使用的实验室需贴封条并断电断水;确需开放使用的,须经科技处审批并报备应急预案。 2. 严格落实值班与应急机制:假期值班人员须每日巡查实验室安全状况,保持通讯畅通,遇突发事件按预案科学处置并及时上报。 3. 加强科研项目风险管控:强化危化品的管理;对长周期、涉及特种设备实验的项目,严禁无人值守操作。 此次检查是科技处落实省教育厅、科技厅关于暑期校园安全工作的重
  • 02
    2025-07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4周年,传承红色基因,深化高校间的合作交流,7月2日下午,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与黑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共建,组织开展专题活动——参观“为了新中国—东北解放专题展”。活动当日,在黑龙江大学工作人员的引导下,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教师们有序进入“为了新中国—东北解放专题展”展馆。丰富的历史文物、珍贵的文献资料、逼真的场景复原以及多媒体展示,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现了东北解放时期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教师们认真聆听讲解,不时驻足观看,被革命先辈们为了新中国的解放,不畏艰难、英勇奋斗的精神深深打动。大家深刻感受到东北解放的艰辛历程和伟大意义,更加坚定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决心。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刘忠孝表示,此次参观学习是一次深刻的党史教育和精神洗礼,对于广大教师深入理解党的历史、传承红色基因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他强调了两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共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希望双方以此次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在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发展。同时,鼓励广大教师要将此次参观学习的感悟转化为学习和工作的动力,立足本职
  • 26
    2025-06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重温党的光辉历程,赓续红色血脉,近日,我校艺术学院学生党支部以匠心筑初心,以非遗传薪火,精心打造“非遗 + 党建”主题作品展览,献礼“七一”,让皮雕画、雕刻画、釉上彩、赫哲族鱼皮画等传统技艺成为党史教育的“活教材”,在刀刻釉彩间铺展百年党史的奋斗长卷。非遗技艺镌刻历史年轮,四阶段叙事勾勒百年征程活动现场,四组非遗作品以历史时期为经,以艺术表达为纬,构建起沉浸式党史课堂。在“星火燎原(1921-1935)”展区,皮雕画以其独特的韧性纹理,将中共一大代表围坐议事的庄重场景与长征战士穿越山林的坚毅身影立体呈现。创作者以刀为笔、以皮为纸,在深浅压印间复刻“雄关漫道真如铁”的革命初心,让观者透过皮料的肌理触摸建党初期的烽火岁月。“烽火淬炼(1935-1949)”的雕刻画作品堪称刀凿上的党史史诗。木石之间,遵义会议领导人的坚定神情,抗日战士的冲锋姿态,解放战场的支前场景被雕琢得入木三分。新中国成立时天安门城楼的雕刻作品,通过光影层次还原 “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历史瞬间,每一道刀痕都凝结着“为有牺牲多壮志”的革命豪情。“破茧新生(1949-1978)”的釉上彩作品